談談時態

學好德語 語言學習

Ich komme um 10 Uhr. V.S. Ich bin um 10Uhr gekommen.

時態,對說中文母語者來說,是一個學習的困難點。中文不是屈折語,動詞沒有過去式、未來式、假設語氣等時態變化,也不需依照主語改變Be動詞, 另外,德語有時還要需要依照動詞來選擇用sein或者 haben。這麼多因素要考慮的情況下,對口語確實是一大挑戰。

當然,我們已經從英文中學到很多有關時態變化的文法,這些文法跟德語其實也有重複的地方,只是呈現的形式跟順序會有一點不同,而且德語動詞根據連接詞不同也會有固定的位置要遵守,因此難度上會比英文更複雜一些。相信每個開始學德語的人都能深深體會說完V1要把V2 暫存在頭腦裡直到句子快結束時才可以說出來的掙扎。

這篇文章要以我親身經歷,跟大家分享在對話時時態的重要性。

例一: 有一天下午在工作時,主管問我那天是幾點到的,因為當下忙著別的事情,沒仔細先在腦中組織好,就隨口說了Heute komme Ich um 10 Uhr, 立刻犯了很基本的語法錯誤 XD 主管笑著說,早上十點已經過了,而且你已經來了,現在是下午了。這時我才突然覺醒,改口說了,Ich bin um 10 Uhr gekommen. 聽了以後他才滿意地離開。

例二: 有一回在跟朋友敘述一個故事,過程中也許是因為不熟悉動詞的過去分詞,也許是專注於在描述事件,再加上腦中不斷尋找相對的詞彙等等,因此過程中不斷在過去式和現在式中切換而不自覺。事後朋友告訴我,其實他不太能了解故事的前因後果,因為我不斷地在時態中切換,所以他聽得有點辛苦。 我也發現,雖然說的是德語,但是用中文文法邏輯思考,因此很容易忘記要注意時態變化。

這個經驗讓我體會到,要是沒有使用正確的時態:

1. 會造成母語者理解困難: 時態的不連貫對母語者來說是會造成理解上的困難的,也許我們會覺得,根據上下文,對方應該能了解我在敘述的是過去的事情,但實際上,時態上的不連貫,會對母語者的時態邏輯造成干擾,進而影響理解。

2 .進而造成交流障礙: 當我沒有準確表達時態的時候,很可能在說話內容讓產生誤會或者不準確,要是對方對於語言方面不太敏感,會立刻覺得困惑,而使對話無法正常進行。

分享以上的小故事給熱愛語言學習的大家,希望能藉此分享正確使用時態的重要性,一起努力提升德語口說能力,無論是在發音、句型、表達風格上,都能一天比一天更好。